开云kaiyun体育-选秀专家,今年新秀参选少退选多,次轮深度非常浅,明年竞争恐更激烈
随着NBA选秀大会的临近,篮球圈内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,多位资深选秀专家和分析师近期频频发出警示:与往年相比,今年新人报名参选数量明显减少,而中途退出选秀的球员比例却大幅增加,这一趋势直接导致本届选秀,尤其是第二轮的整体深度不足,质量堪忧,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“低潮”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——明年的选秀竞争预计将异常激烈。
参选人数下降,退选潮涌现
根据NBA官方公布的早期参选名单,今年共有超过100名球员宣布参加选秀,但最终只有约70人留在候选池中,退出率接近30%,远高于往年的15%-20%,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。
NCAA临时政策的影响,去年美国大学体育协会(NCAA)因疫情批准所有运动员额外一年的参赛资格,导致许多高年级生选择留校继续磨练技术、提升身价,而非贸然进入选秀,肯塔基大学的主力奥斯卡·希布韦原本被预测可能在次轮中选,但最终决定返校再战一年。
新规“姓名、形象和肖像权”带来的经济诱惑,NCAA开放运动员通过代言、商业合作获利,使得一些边缘前景的球员更倾向于留在大学发展,既能提高曝光度,又能获得可观收入,不必急于进入职业联赛。
“很多孩子意识到,与其在二轮末段被选中甚至落选,不如先在学校打出名堂,”知名选秀分析师迈克尔·里奇表示,“这直接导致今年参选人数减少,尤其是那些原本可能在次轮被挑走的球员。”
次轮深度不足,球队策略受影响
首轮选秀通常聚焦于天赋顶尖的新星,而次轮则往往是球队挖掘潜力股、寻找即战力的关键环节,但今年多位球探一致认为,次轮深度非常浅,可选之材有限。
“你很难在35顺位之后找到真正具备NBA即战力的球员,”一位西部球队的总经理透露,“我们甚至考虑过交易次轮签,因为今年确实没有太多值得投资的选项。”
这种情况也影响了各队的选秀策略,一些原本持有次轮中段选秀权的队伍开始寻求向下交易,或者将选秀权打包换取未来资产,而缺乏高顺位签的球队则更倾向于从自由市场或海外联赛补强阵容。
国际球员在本届次轮中也占比较往年少,除了少数几位如法国后卫雨果·贝松等被持续关注,整体国际池的质量与数量都不如去年,这使得球队在选择时更加捉襟见肘。
明年选秀:大年预兆与竞争升级
与今年的“小年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2025年选秀被广泛预期为“大年”,目前已经有多位被看好成为状元热门的年轻球员,例如Cooper Flagg、Ace Bailey等全美顶尖高中生,他开云kaiyun体育们预计将点燃明年各队的争夺战。
“明年的深度和天赋水平很可能回归甚至超越往年平均水平,”选秀专家乔纳森·吉沃尼在专栏中写道,“这也意味着今年一些本应参选但选择退出的球员,明年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。”
许多选择退出的球员正是考虑到明年可能更具挑战性,才决定利用额外一年大学时间提升自己,但专家提醒,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——明年更多高质量新人涌入,反而可能挤压这些“老新人”的生存空间。
“如果你今年是次轮中段水平,明年可能只能争取到双向合同,”另一位分析师萨姆·韦塞尼指出,“退选的决定需要慎重,必须结合自身发展计划和整体选秀环境。”
球队与球员的双向抉择
对于球队来说,今年的选秀策略需要更加灵活,由于次轮深度不足,一些管理层已经将目光投向落选秀市场,或者考虑用 Exhibit 10 合同、双向合同等方式吸纳未被选中的球员。
而对球员而言,参选还是退选成为一道关键选择题,联盟消息人士透露,NBA联合试训和个别球队试训的表现至关重要,许多球员正是在这些场合后根据反馈做出最终决定。
“我们给一些年轻人的建议是:如果你没有收到首轮承诺,那么退校返校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,”一位经纪人表示,“但也要考虑到明年更强的竞争环境,这需要权衡利弊。”
选秀生态的演变与未来
今年选秀的“参选少、退选多”现象并非偶然,而是当前篮球生态系统中政策、经济环境与球员个人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,次轮深度不足则直接影响了球队的建队思路,迫使管理层采取更务实的操作策略。
而明年的选秀大会,预计将迎来一批天赋异禀的新星,竞争激烈程度可能远超今年,对于那些选择再战一年的球员来说,这是机遇也是挑战——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准备,但也必须面对更强大的对手。
选秀专家们最后强调,无论是球队还是球员,都需要用长远眼光看待职业规划,每一年的选秀情况都在变化,唯有适应趋势、理性决策,才能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占据先机。
留言0